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 電子報

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電子報-第53期
電子報首頁>精彩活動
字級:
  • 小
  • 中
  • 大

「2021臺北學暨世界文化系列講座」活動剪影

撰文:閱覽組 許世瑩
 

為發掘臺北深厚的內涵,本館每年皆會邀請相關領域巨擘蒞館演講,今年講座也特地邀請4位專家學者主講,帶領大家一同翻閱臺北歷史寶藏。張弘毅館長在致詞時表示,每場演講議題內容都亟有厚度且到位,定會讓聽眾對臺北研究有更深刻的體會。

首場講座於4月9日下午開講,邀請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許毓良教授主講「上山下海看臺北—清末《台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與《基隆廳淡水縣輿圖》的審視及討論」。許毓良教授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研究專長以臺灣史、清史、軍事史及海洋史為主。著有《清代臺灣的海防》、《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光緒十四年(1888)臺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所見的新北山區—一段清末開山撫番的歷史追尋》等書,以及學術論文數十篇。地圖在歷史瞭解上,至為重要,演講中,許老師藉由清光緒年間繪製《基隆廳淡水縣輿圖》的審視及討論,探訪「八里坌」,即是指今日新北市八里一帶,透過文獻與考察地圖上的資訊,認識清治時期「八里坌」曾是臺灣與大陸通航的特設港口及當時北臺灣重要的軍事重鎮,讓現場聽眾對「八里坌」區域的歷史源流,及其政治、經濟及交通興衰發展有較清晰與深度的瞭解。

緊接著第二場講座於4月16日午後登場,邀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進億助理教授主講「歷史GIS與臺北研究:以淡水河流域人河關係的變遷為中心」。李進億助理教授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臺灣環境史、歷史GIS、臺灣水利史等。著有《臺灣環境發展歷史與蘆洲》、《小的台灣史》、《水利秩序之形成與挑戰:以後村圳灌溉區為中心之考察(1763-1970)》等。地理資訊系統(GIS)應用於歷史研究已漸趨興盛,而有「歷史GIS」此一新式研究取徑問世,將史料視覺化之後,新問題、新發現與新解釋,應運而生。李老師簡述歷史GIS的基本概念,及歷史GIS在臺灣史研究上的發展與應用,並分享運用GIS考察淡水河流域的研究經驗與相關成果,凸顯地圖在歷史研究中的重要性,探討臺北人與母親之河—淡水河之間,從人河親密、人河疏離到人河關係重建的曲折歷程,從史料中呈現的空間資訊再現歷史舞臺。

系列講座第三場於4月30日登場,邀請明台高級中學林承俊副校長以「留東履痕—林獻堂與我的旅途」為題發表演說。有「臺灣第一公民」之稱的林獻堂先生一生橫跨清領時期、日治時期以及戰後臺灣,長期為臺灣人爭取公民權利與提倡文化覺醒努力,卻在戰後遠走日本。林承俊副校長是林獻堂先生的曾孫,霧峰林家頂厝管理人,著有《旅途:三老爺林獻堂的生活日常》,書中詳細介紹了林獻堂先生的心路歷程,以及他的家國理想與未竟之功,是記述林獻堂先生「生活日常」的第一部傳記專書。林副校長詳讀林獻堂先生的日記,並透過親自踏訪林獻堂先生在日本留下的足跡,從家人的視角帶領大家一同走過林獻堂的先生這趟旅途,也將分享書上未紀錄的日常生活中種種瑣事以及趣聞,聽眾透過這趟相隔一甲子的旅程,更認識林獻堂先生的內心世界與人生經歷。

臺北學暨世界文化系列講座三場次,在國內三位學者專家精彩分享及聽眾熱情參與支持下,活動順利圓滿結束。這些精彩的演講內容,歡迎有興趣的師生至本館網站「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http://mod.utaipei.edu.tw/)之「臺北學講座」線上瀏覽觀賞。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許毓良教授主講「上山下海看臺北—清末《台灣內山番社地輿全圖》與《基隆廳淡水縣輿圖》的審視及討論」

 

張弘毅館長(右)與許毓良教授合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李進億助理教授主講「歷史GIS與臺北研究:以淡水河流域人河關係的變遷為中心」

 

張弘毅館長(中)、李進億助理教授(右)、張素偵組長(左)與現場學生合影

 

明台高級中學林承俊副校長主講「留東履痕—林獻堂與我的旅途」

 

張弘毅館長(左)與林承俊副校長(中)及郭晉銓老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