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 電子報

臺北市立大學圖書館電子報-第29期
電子報首頁>特別報導
字級:
  • 小
  • 中
  • 大

圖書館改建前最後巡禮

撰文:人文藝術學院助教 鄭璟隆

感謝張弘毅館長及林淑玲組長的邀稿,讓筆者有機會對本校圖書館拆除重建抒發一些感想,留下一點記錄。2017年4月26日這天工班進駐,搭起圍籬,筆者搶在這圖書館拆除前夕,再次回到這棟建築裡,試圖以影像去記錄或留下某些記憶片斷。

本校圖書館於1971年由負有「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之譽的修澤蘭建築師設計建造,1973年落成啟用,到現在也使用也超過四十餘年了。1999年9月,筆者進入本校(時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就讀,因為課業需要,常向本校圖書館報到。初見圖書館時,對這棟建築四面鏤空花窗的表現手法頗感興趣,近距離細看,那一格一格泥做窗花像是一本本書背立面,筆者猜想作者應該是祝福本校圖書滿滿滿,書香滿溢。

在大學生涯的4年中,對圖書館印象最深的就是樓梯間,那原木的隔間牆窗花。每次去圖書館報到,總是一進門後就右轉上樓去翻找藝術類圖書;上樓前穿過這隔間牆時總猜測這雲紋(水波紋)牆設置於此,是否以古諺:「學海無涯,唯勤是岸。」為設計初衷呢?象徵通過這扇門(進入學海),就是要辛勤爬上樓去用功讀書,浸淫在書海裡。

踏著階梯向上,各個樓層圖書已經搬至臨時館安置完畢,只剩下空蕩蕩的館舍及部分書架。沒有拆走的平面圖、公告欄及像是古董般的消防設備,則還盡責的待在原地見證歷史。來到四樓向下俯瞰,大學四年的青春歲月有不少是在這裡走過的,面對這樣的場景不免有些感慨。

  

電影〈天馬茶房〉有句台詞:「未來,一直來一直來。」本校雖為超過二甲子的百年老校,卻沒有一棟超過百年的建物,但在面對不敷使用的空間及未來激烈的大學競爭環境下,總是得做出些選擇。身為畢業校友,謹建議學校在除舊佈新積極蛻變的同時,是否也可從這些即將消失的老建築中保留某些元素、構件到新館,以作為歷史線索與世代交棒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