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巿立師範學院九十學年度碩士班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所  別:國民教育研究所

科  目:教育學(共三大題)

考試時間:九十分鐘

  注意: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答卷上。(於本試題紙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選擇題: (每題兩分,合計二十分)

1. 在宋明理學各思想家中,下列何者的思想強調實踐並充分表現其博愛之精神?

(A) 程顥

(B) 張載

(C) 程頤

(D) 朱熹

2.「道德行為要在實際的一個行為情境中來做判斷」,這是一種評斷道德標準的原則。下列哪一位思想家支持這種看法?

(A) 彌爾(J.S.Mill)

(B) 康德(I.Kant)

(C) 杜威(J.Dewey)

※第一頁(共五頁)

(D) 休謨(D.Hume)

3.下列有關永恆主義(perenialism)教育理念的敘述,何者為非?

(A) 主要的教育理念可視為是對進步主義教育的反動

(B) 特別強調理性與心靈啟發,屬於傳統式或古典式的教育觀

(C) 主張學校應重視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

(D) 教育的內容需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才能獲知並證驗生命永恆的價值

4.下列何者是屬於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的主張?

(A) 歷史具有必然性

(B) 知識具有是客觀性、價值中立性

(C) 語言具有文化的特徵性

(D) 以上皆是

 

5.中國有一句古老的諺語:「鐵杵磨成繡花針。」這句話如果以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來解讀是指:

(A) 穩定性低的努力

(B) 控制性低的能力

(C) 控制性高的努力

(D) 穩定性高的能力

※第二頁(共五頁)

6.下列有關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說法,何者與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無關?

(A) 學生認知的監控能力不佳,故不會使用策略

(B) 學生學得的策略僅限於某些情境才會使用,故不會使用策略

(C) 面對問題時,不知道選擇何種策略來使用,故不會使用策略

(D) 學生面對問題時,策略的練習不夠,故不會使用策略

7.教育部在今年三月,針對國中學生所舉辦的「國中基本能力測驗」是:

(A) 效標參照測驗(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B) 常模參照測驗(norm-referenced test)

(C) 試題反應理論編的測驗(item response theory)

(D) 以上皆是

8.下列哪位學者首先創用社會學(Sociology)一詞?

(A) 涂爾幹(Emlle Durkhelm)

(B) 韋伯(M.Weber)

(C) 霍布士(T.Hobbes)

(D) 孔德(A.Comte)

9.根據涂爾幹(Emlle Durkhelm)的自殺理論,在當前的經濟危機期間明

 

※第三頁(共五頁)

顯增加的自殺現象是屬於哪一種自殺?

(A) 自利式自殺

(B) 利他式自殺

(C) 脫序式自殺

(D) 宿命論式自殺

 

10.陳水扁總統的新中間路線,主要是取法於哪一位社會學者?

(A) 福柯(M.Foucault)

(B) 吉登士(A.Giddens)

(C) 哈利馬斯(J.Habermas)

(D) 吉諾士(H.Giroux)

二、名詞解釋: (每題五分,合計二十分)

1. 生命教育

2. 道德兩難問題

3. 串節策略(chunking strategy)

4. 社會控制(social control)

 

三、申論題: (每題二十分,合計六十分)

1. 教育工作與教育理念有何關係?教育理念與教育爭議又有何關

※第四頁(共五頁)

?試舉目前教育改革中一個常見的教育爭議為例,加以分析和批判之。

2.現今學校學習都會辦理「戶外教學」或請學生利用假期進行「戶外參觀」,譬如說今年年初在歷史博物館進行的兵馬俑的展覽。試從「使得學生能更有意義的學習」的觀點,評析學校辦理此種教學的意義,以及改進之道。

3.試闡述知識經濟的意涵和特性,及其對中小學教育的啟示?



 

 

 

 

 

 

 

 

 

 

 

 

 

 

 

 

※第五頁(共五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