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巿立師範學院九十二學年度碩士班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所  別:兒童發展研究所

科  目:教育研究法

考試時間:九十分鐘

※ 注意: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答卷上。 (於本試題紙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 選擇題:(每題 2分,共40分)

( ) 1、在撰寫學位論文或研究報告時﹐必須遵守一定的學術性的寫作格式。在教育方面,國內外學者在撰寫文章 時,絕大多數以APA格式及Chicago格式為圭臬。如果依據 APA文獻引用的格式,下列四個選項中,那一個選項的引用格式是需要修改的?

(A) 李亦園 (民80)。 文化與行為 。臺北市:台灣商務。

(B) 李美瑩 (民83)。 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績之關係 。國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C) Arcus, D. M. (1991). Experiential modification of temperamental bias in

inhibited and uninhibited childre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

Harvard University , Boston .

(D) Ainsworth, M. D. S. (1979). Attachment as related to mother-infant

interaction. In J. S.Rosenblatt, R. A. Hinde, C. Beer, & M. Busnel (Eds.),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Behavior . N.Y.: Academic Press.

( ) 2、在民國91年9月,某研究者對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附設幼稚園的幼兒施

測一份 「 學前兒童自我概念量表 」,在 民國 92年3月又對這些幼兒施

測一次,現在研究者想了解幼兒在這兩次測驗中的平均數是否達顯著

差異,你認為他應該運用那種統計方法處理這些資料?

(A) 獨立樣本的 t 考驗(Independent t-test) 。

(B) 相依樣本的 t 考驗(Dependent t-test) 。

(C) 積差相關(Pearson Correlation) 。

(D) 卡方考驗(Chi-Square Test) 。

( ) 3、下列那一項不是詮釋社會科學取向的觀點?

(A)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瞭解和描述有意義的社會行動。

(B) 沒有任何一個群體的價值是錯的,只有不同而已。

(C) 對真理的解釋,提供人們改變世界的工具。

(D) 認為社會實體的本質是透過人們的互動而創造的。

( ) 4、如果研究者將把現在學生的成績拿去和多年前學生的測驗成績標準做比較,研究者需要面對下列的壓力,即老師、家長、董事會及督學需向家長說該學區兒童的成績是在 「 平均以上 」 的壓力,這種效應稱為:

(A) 比馬龍效應。

(B) 烏比岡湖效應 (Lake Wobegon effect) 。

(C) 霍桑效應 (Hawthorne effect)。

(D) 月暈效應 (holo effect)。

( ) 5、下列那一種個案研究結構,不適用於描述性、解釋性與探索性的個案研究?

(A) 年代的結構。

(B) 無順序的結構。

(C) 線型-分析的結構。

(D) 比較的結構。

( ) 6、若一研究者想了解幼稚園老師對國教向下延伸一年的看法,其抽樣過程是依據行政區,每區各抽兩所公、私立幼稚園,並將問卷寄發給園中所有列冊老師,請問其抽樣方式為:

(A) 系統抽樣。

(B) 分層隨機抽樣。

(C) 叢集抽樣。

(D) 非機率抽樣。

( ) 7、下列哪一項不屬於行動研究的特色?

(A) 研究的價值在於建立一個非常精緻明確的研究模式和步驟。

(B) 為情境參與者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C) 研究參與者致力於行動與意識之間的緊密聯繫,促進反映性的思

考。

(D) 研究過程中所發展的行動策略及其觀點,將在行動中被理解和檢

驗。

( ) 8、若一研究者想了解,幼稚園主題教學是否能有效提昇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該研究者找到嘗試轉型幼稚園的兩個新生班,一班將走主題,另一班仍照例走單元教學。研究者在開學第一週先針對兩班幼兒施以前測和智力測驗,於下學期結束時施以後測。請問此研究設計是屬於:

(A) 不等的前測 — 後測控制組設計。

(B) 前測 — 後測控制組設計。

(C) 多因子實驗設計。

(D) 真實驗設計。

( ) 9、有關於量化研究,下列何者敘述為誤?

(A) 量化研究遵循演繹的邏輯。

(B) 假設必須與已知的事實或理論一致。

(C) 陳述的虛無假設在傳達研究者對研究結果的期待,並允許做精確

的檢定。

(D) 有些研究者以問題的形式陳述研究問題,而不用假設。

( ) 10、研究的倫理議題牽涉很多面向。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與研究對象有關

的倫理議題?

(A) 未被知會同意。

(B) 隱私與匿名。

(C) 隱瞞研究的贊助者。

(D) 研究目的。

( ) 11、下列哪一種敘述是概念性定義:

(A) 課程的定義有四方面:目標、計劃、教材、經驗。

(B) 課程有工學模式及過程模式。

(C) 課程是學校或老師所安排的學習經驗。

(D) 課程應由學校本位發展出來。

( ) 12、下列哪一種分層隨機抽樣的樣本最能代表台北市國小一至六年級:

(A) 中正區、萬華區、信義區、南港區四區各隨機抽取十所小學,各

校每年級抽取一班。

(B) 各行政區各抽取二所小學,各校每年級抽取一班。

(C) 依各行政區校數比例數抽取1/10小學,各校每年級抽取一班。

(D) 台北市小學編號,依亂數表抽取 1/10小學,各校每年級抽取一

班。

( ) 13、下列哪一個變項可以轉為現場行為觀察的檢核表項目:

(A) 兒童獨立自主的學習。

(B) 教室情境的作品呈現。

(C) 兒童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行動。

(D) 老師的角色認同。

( ) 14、下列哪一個研究宜用對話分析:

(A) 語文學習環境對兒童語文發展的影響。

(B) 聽說讀寫機會對兒童語文能力的影響。

(C) 同儕互動內容對幼兒語文流暢的影響。

(D) 教室環境對幼兒學習專注的影響。

( ) 15、下列哪一個研究是相關研究而不是因果研究:

(A) 父母管教態度對幼兒氣質。

(B) 家庭社經水準對幼兒閱讀興趣。

(C) 母親陪伴時間長短對幼兒語彙能力。

(D) 幼稚園教學型態中的幼兒自主。

( ) 16、在量的研究上,建立研究的假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它在研究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下列哪一項不是研究假設的功能。

(A) 選定研究問題。

(B) 指導研究設計。

(C) 指導資料收集。

(D) 提供結論的架構。

( ) 17、下列陳述何者為真:

(A) 兩個變項之間的相關係數大的話,則代表著這兩個變項之間在

統計上有顯著的關係存在。

(B) 假如智力和學業成就之間的相關是 0.6,這意指著:智力因素可

以預測學業成就的總變異量為 36%。

(C) 相關係數 0.9和0.8之間的差相等於0.3和0.2之間的差。

(D) 通常愈接近 1.00或-1.00的相關係數的差,其重要性小於低相關

間的等量差異 。

( ) 18、在指導研究生做論文的經驗上,我們看見研究生很容易地、也很快速地選定他們想要研究的主題,例如:遊戲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文獻探討與分析之後,他們還沒有辦法在他們選定的主題上發展出一個可被研究的問題來,以致於整個研究無法進展,甚至會興起換個研究主題的想法。從選擇一個主題,一直到能夠發展出一個可以被研究問題,是一段相當辛苦與困惑的過程。在量化研究上,當選定研究主題之後,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幫助研究者去發展出一個可被研究的問題呢?

(A) 選定理論。

(B) 閱覽相關文獻。

(C) 建立研究假設。

(D) 先蒐集資料,再從資料上去發展研究問題。

( ) 19、有一位五年級的老師想要用測量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在這學期對數學學

習的成果。他應該使用什麼種類的測驗:

(A) 標準參照測驗 (criterion-reference test)。

(B) 常模參照測驗 (norm-reference test)。

(C) 認知測驗。

(D) 篩選測驗(screening test)。

( ) 20、有一位研究者想要研究兒童早期經驗對日後語言發展的影響,下列研

究方法中,那一個研究方法最適合他的研究目的?

(A) 參與觀察法。

(B) 橫斷研究法。

(C) 縱貫研究法。

(D) 個案研究法。

二、 簡答題(每題 5分,共20分

1、 對於兒童發展的研究,通常有二類研究設計,即橫斷面設計及縱貫設計,不過橫斷設計只能了解某一時間點上的個人行為,縱貫設計,則是令人擔心樣本的流失,以及耗費過多的金錢及時間。你認為有那種研究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請以實例說明。

2、 一份好的問卷,在設計上應注意那些事項? (計10項,1項0.5分)

3、 請說明「參與者的觀察」( participant as observer)和「觀察者的參與」(observer as participant)兩種角色,並各舉一例說明之。

4、 何謂構念效度?請說明常用來研究構念效度的三種方法。

三、 申論題:(每題 20分,共40分)

1、 無論質性研究還是量化研究,其目的都是想要去探求到底是什麼樣的運作機制影響著 (甚至是決定)人們的行為活動和思考。然而,在研究執行的方法上,一般認為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之間的差異在於,前者是依據文本來做為資料分析的依據。而後者則是以統計來做為資料分析的依據。在統計的分析上,不同群體或變項之間的差異是資料分析上一個重要的要素;而描述並且詮釋一個群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重複發生的事件。根據統計的變異量以及文本的日常不斷重複發生的事件上來看,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不僅在執行研究的方法上不同,這兩種取向對於應該用什麼樣的觀點去呈現社會現象的事實,以探究到底是什麼樣的運作機制影響著(甚至決定)人們活動和思維上,也是持有不同的看法。

請說明,在統計的變異量以及文本的日常不斷重複發生事件的概念架構之下,對於探討什麼樣的運作機制影響著 (甚至決定)人們活動和思維的研究工作上,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分別如何看待其所研究的行為現象。

2、 請以幼稚園教室為背景,構想一個研究題目,寫出變項的定義、研究問題及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