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巿立師範學院

九十三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試題

所  別:國民教育研究所

科  目:教育研究法

考試時間:九十分鐘

    分:一百分

      注意: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答卷上。(於本試題紙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何者不是科學研究的精神?

(A)合理懷疑   (B)相信專業   (C)大膽假設   (D)實事求是

 

2、下列何者是科學研究的兩大支柱?

(A)  信度與效度            (B)系統性與客觀性  

(C)經驗證據與邏輯推理    (D)可類推性與可驗證性

 

3、下列何者不是社會科學研究主要的研究旨趣?

(A)尋找社會生活中的規律性    (B)發現變項與變項間的關係

(C)解釋人的集體行為或現象    (D)探究個人特殊行為的原因   

 

4、下列研究題目何者不屬於實徵研究(empirical study)?

(A)「毛連塭記憶中的臺北市立師院:毛連塭的口述史」

(註:毛連塭先生為臺北市立師院前校長)

(B)「臺北市立師院研究所入學考試應考者報考動機之調查研究」

(C)「學生應該尊敬老師嗎?」            

(D)「我是怎樣成為這樣的老師的:一名國小教師的自傳式研究」

 

5、就研究論文來看,下列何者質性研究評鑑規準的發展趨勢?

(A)由研究過程的呈現,到研究成果的呈現

(B)由科學化論文格式,到文學化、生活化的表達風格

(C)由研究者現身,到研究者隱身

(D)由非學術界認定的效度,到學界讀者認定的效度

 

6、就研究方法來看,下列何者不是質性研究評鑑規準的發展趨勢?

(A)由價值中立,到承認並慎理價值負載

(B)由科學方法的運用,到倫理關係的講求

(C)由理性求知,到感性求知、行動求知

(D)由知識實踐,到知識建立

 

7、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法主要的理論基礎?

(A)象徵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B)結構功能論(structural functionalism)

(C)邏輯實證論(logical positivism)

 (D)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8、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

(A)發現事實(facts)     (B)發展理解(understanding)

(C)強調文化客位(etic)     (D)確認因果關係

 

9、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設計上的特點?

(A)跟著預感走           (B)採取結構化的設計

(C)詳述將進行的過程     (D)寫於資料蒐集之前

 

10、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者選擇研究對象時注重的要點?

(A)隨機抽樣                  (B)控制無關變數

(C)選擇具代表性的研究對象    (D)選擇資訊豐富的研究對象

 

11、下列何者適當地形容了質性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的關係?

(A)如摯友的   (B)視野交融的   (C)有距離的   (D)如主客般的

 

12、質性研究者進行觀察時,為避免選擇性的知覺,可採取下列何種措施?

(A)長期的現場觀察            (B)增加量化的研究,進行數量的計算

(C)隨機選擇研究對象          (D)聽取報導人(informant)的想法

 

13、質性研究者為增進研究的客觀性(objectivity),會採取下列何種措施?

(A)採取明確的研究設計   

(B)進行豐富的描述

(C)隨機選擇研究對象

(D)邀請該研究外的其他研究人員進行研究資料與解釋之間的稽核(audit)

 

 

 

14、質性研究者為增進研究結論的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會採取下列何種措施?

(A)研究者反省自己認識論上的假定,及其對研究的影響

(B)清楚界定研究概念

(C)請研究對象查核研究報告

(D)三角測量法

 

15、下列何者質性研究蒐集資料時常採用的技術?

(A)事後回溯法   (B)標準化訪問法   (C)問卷調查法   (D)非結構觀察法

 

16、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者最常使用的工具?

    (A)觀察表   (B)分析類目表   (C)研究者自己的感官   (D)訪談大綱

 

17、下列何者不是質性研究者所要蒐集的原始資料?

    (A)感官資料   (B)論文期刊   (C)實徵資料   (D)田野資料

 

18、下列何者不是質性研究者分析資料的方法?

(A)分析性的歸納   (B)分析性的演繹

(C)持續比較法     (D)尋找主旨(theme)或組型(pattern)

 

19、下列何者是質性研究最常被人質疑的問題?

(A)內在效度不高   (B)內在信度不高

(C)外在效度不高   (D)外在信度不高

 

20、下列何者不是行動研究強調的特點?

(A)研究要解決實務問題  (B)研究者不影響研究對象

(C)研究要促進社會正義  (D)研究成員要有透徹的自我覺察

 

21、若有十名演講比賽參加者,成績第一名者的百分等級是多少?

(A)99  (B)95  (C)90  (D)10

 

22、下列那個量數無法利用相關統計方法獲得?

(A)重測信度  (B)同時效度

(C)試題難度  (D)試題鑑別度

 

23、某研究者以教師待答時間為題進行研究,所謂待答時間係指:教師提出問題後到請學生回答之間的這段時間。問該研究者宜採取下列何種方法進行研究?

(A)實驗研究法  (B)觀察研究法  (C)調查研究法  (D)事後回溯研究法

 

24、當其他條件相同時,下列有關「統計考驗力」的敘述,何者有誤?

(A)樣本人數越多,統計考驗力越高

(B)母群體的變異數越小,統計考驗力越高

(C)採a = .05較採a = .01時之統計考驗力為高

(D)採雙側考驗較採單側考驗時之統計考驗力為高

 

25、某研究者進行一項相關研究,估計8個研究變項兩兩之間的積差相關係數,共得到28個相關係數,若研究者想描述這28個相關係數集中的趨勢,採用下列那個量數最為適切?

(A)平均數  (B)中位數  (C)眾數  (D)視情況而定

 

二、解釋名詞(每題5分,共20分)

 

26、極端樣本抽樣(extreme case sampling)

27、焦點團體訪談(focus groups interview)

28、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

29、可及母群體(accessible population)

 

三、問答題(每題15分,共30分)

30、何謂測驗的信度和效度?兩者之間的關係為何?又,如何提高測驗的信度和效度?

 

31、分別就以下三個待答問題提出研究假設,並針對假設提出統計分析方法,及說明使用該方法的理由。

1)創造力越高的學童是否越有幽默感?

2)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長在「廢除聯考」的看法上是否有所不同?

3)城市和鄉村學童的資訊能力是否有差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