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巿立師範學院

九十三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試題

所  別:社會科教育研究所

科  目:史地通論

考試時間:九十分鐘

    分:一百分

      注意: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答卷上。(於本試題紙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請根據下附引文內容,分析中國古代史學發展重點,注意答題時要用章節大綱方式表現20分)

《史記•太史公自序》載:

……太史公執遷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為太史,則續吾祖矣。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稱誦周公,言其能論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風,達太王王季之思慮,爰及公劉,以尊後稷也。幽厲之後,王道缺,禮樂衰,孔子脩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自獲麟以來四百有餘歲,而諸侯相兼,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余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甚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二、試申論事實史實歷史敘述歷史解釋四者之關係及其限制。15分)

 

三、章學誠《文史通義•史德》篇云:「才學識三者,得一不易,而兼三尤難。史所貴者識也,而所具者學也,所憑者文也。……非識無以斷其義,非才無以善其文,非學無以練其事……能具史識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謂著書者之心術也……」請就上述內容提出您的看法。15分)

 

 

 

 

四、地表風化的物質常因重力等作用,而產生崩落移動的現象,稱之為塊體崩壞(Mass Wasting);台灣地區因地形陡峻、地質脆弱,每逢颱風豪雨,常因塊體的崩壞作用而造成重大的環境災害。請試以繪圖或文字解釋的方式,說明崩壞進行的運動方式有哪些種類。15分)

 

五、德國氣候學家科本(C.W. Koppen)於1928年完成「世界氣候分類圖」,是目前較受歡迎且普遍被接受的氣候分類方法。科本氣候的特點是將氣候以A、B、C、D等記號加以分類,請說明:

1.科本氣候的分類是採哪些氣候因子為依據標準?5分)

2.並試以列表或文字解釋的方式,簡要說明到第二位記號的氣候分類方法與名稱,例如:台灣東南部的花蓮台東一帶,氣候濕熱多雨,分類標記為「Af」屬熱帶雨林氣候。15分)

 

六、九0年代地理學者提倡所謂新區地理學(New Regional Geography,淡化科學統計、量化分析等方法,而採用結構主義與人文主義等概念,透過小地方(Locality)的實踐研究,來追求研究區的重新理解與詮釋。試請簡要說明新區地理學的主要概念,及其對區域或鄉土研究,有何意義及影響?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