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巿立師範學院
九十三學年度研究所碩士班入學考試試題
所 別:兒童發展研究所
科 目:兒童發展
考試時間:九十分鐘
總
分:一百分
※ 注意:不必抄題,作答時請將試題題號及答案依照順序寫在答卷上。(於本試題紙上作答者,不予計分)
一、選擇題 (每題2分,共40分)
1.教育部在民國92年發展一套檢測全國幼兒體適能的測驗,其中有一項
<手腳併走八字>,請問這個項目主要是測量幼兒何種能力:
(A)協調性
(B)敏捷性
(C)肌耐力
(D)平衡性
2.皮亞傑與維高夫斯基兩位學者對於發展的觀點是:
(A)維高夫斯基強調社會文化因素對兒童認知發展的影響
(B)皮亞傑提出可能發展區的概念對教育發揮極大的啟發作用
(C)兩者所提出的智力測驗均以傳統智力測驗為基礎
(D)兩者對認知發展均採階段的分析的概念
3.通常孩子第一個表象符號是人,基本上,這個人是由一個大圓圈代表頭,二
條直線連接在此圓圈下面象徵雙腳,這種頭足型的人物,因其外型類似蝌蚪,我們稱之為蝌蚪人(encephalopod),一般正常發展的孩子,應出現在那個年齡階段?
(A)1-2歲
(B)3-4歲
(C)5-6歲
(D)7-8歲
第1頁 共5頁
4.任何一位幼兒動作的發展順序是依著:
(A)抬頭→翻身→轉身→爬→坐→
站→走
(B)抬頭→翻身→轉身→坐→爬→站→走
(C)抬頭 →轉身→翻身→爬
→坐→站→走
(D)抬頭→翻身→轉身→爬→站→坐→走的方向發展
5.下列何種模式係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發展路徑主要是受到外在(環境)
因素之影響的觀點?
(A)機體論模式
(B)機械論模式
(C)情境論模式
(D)社會行為模式
6.幼兒瞭解到自己是一為男孩或是一位女孩,但還不能瞭解到性別是一個不
可改變的事實。根據郭爾堡(Kolberg)對幼兒性別認知理論過程來看,是
屬於:
(A)性別混淆時期
(B)基本性別認同時期
(C)性別穩定時期
(D)性別恆常時期
7.下列那一項不屬於史坦伯格(R.Sternberg)人類智力三元論的層面?
(A)脈絡性智能
(B)社會性智能
(C)經驗性智能
(D)內在性智能
8.影響親子依戀關係品質,依據相關的研究指出,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是:
(A)子女數多寡
(B)孩子的氣質類型
(C)照顧者的敏感度
(D)夫妻的婚姻狀態
第2頁 共5頁
9.孩子的語言一開始就在就在兩個腦半球活動,約到幾歲時,百分之九十五的
孩子都將之移轉到左腦去,把右腦的位置讓給其他功能,包括手勢在內。
(A)2歲
(B)3歲
(C)4歲
(D)5歲
10.兒童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每一階段都有一定的問題出現,在發展觸機路線圖
上,餵奶的問題一定會在多大的時候會出現?
(A)1
個月
(B)2個月
(C)3
個月
(D)4個月
11.錯亂型依附關係在下列何種嬰兒身上最常見?
(A)早產兒
(B)自閉兒
(C)受虐兒
(D)難相處型氣質的嬰兒
12.根據鮑比(Bowlby, J.)的觀點,何者是抗拒型依附關係的「內在運作模式」?
(A)正面他人與正面自我的認知表徵
(B)正面他人與負面自我的認知表徵
(C)負面他人與負面自我的認知表徵
(D)負面他人與正面自我的認知表徵
13. Flavell認為,3歲幼兒傾向把一塊看起來像石頭的巧克力說成「是真的石頭」,而非「看起來像石頭」,是因為幼兒
(A)不熟練雙重表徵方式
(B)缺乏保留概念
(C)不會以語言描述
(D)缺乏物體恆存概念
第3頁 共5頁
14.訊息處理論與皮亞傑認知發展論的共同點是在於
(A)兒童在發展過程中是扮演主動的角色
(B)兒童與成人的認知結構有不同形式
(C)兒童無法解決保留概念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兒童缺乏解決問題的「認知
結構」
(D)童無法解決保留概念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兒童專注力短、不熟悉策略
15.下列何者不是訊息處理論的觀點?
(A)兒童在發展過程中是扮演主動的角色
(B)兒童的認知發展是「連續性」的發展
(C)兒童的認知結構與成人有不同形式
(D)兒童無法解決邏輯問題的主因是專注力短、不熟悉策略
16.動態系統理論(dynamical systems theory)對動作發展的論點是甚麼?
(A)成熟才是促使嬰兒獲得動作技能的重要因素
(B)習才是促使嬰兒獲得動作技能的重要因素
(C)機與目標導向才是促使嬰兒獲得動作技能的重要因素
(D)層次生態環境系統的互動才是促使嬰兒獲得動作技能的重要因素
17.如果想要研究嬰兒是否偏好安眠曲甚於進行曲,最好採用下列何種研究方法?
(A)偏好法(preference method)
(B)習慣化法(habituation)
(C)能量激發法(evoked potential)
(D)高能量吸吮法(high-amplitude sucking method)
18.呈現某一刺激,直到嬰兒停止作反應,再呈現另一刺激,以了解嬰兒是否能辨別新舊刺激的不同,這是何種研究方法?
(A)偏好法(preference method)
(B)習慣化法(habituation)
(C)能量激發法(evoked potential)
(D)高能量吸吮法(high-amplitude sucking method)
第4頁 共5頁
19.有關模仿行為的發展,下列何者正確?
(A)3、4個月大嬰兒才能模仿別人的動作
(B)延宕模仿最快速發展的階段是6-9個月大
(C)1歲半幼兒較傾向模仿家務事等工具性行為而非情緒表現
(D)年紀愈小愈不能從觀察楷模中學習,是因為他們不太會使用口語描述楷模的行為
20.根據最新研究顯示,8-12個月大的嬰兒何以會出現皮亞傑所謂的「A非B
錯誤」?
(A)缺乏物體恆存概念
(B)記憶力不足
(C)動作技能有限
(D)大腦皮質前額葉部分尚未成熟
二、名詞解釋 (每題5分,共20分)
21.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s)
22.抑制型幼兒(inhibited children)
23.解釋維高斯基的「私我語言」(Private
speech)
24.解釋史坦柏格的「創造力投資論」的論點
三、申論題 (每題20分,共40分)
25.你認為害羞具有社會不利性?還是依文化而定,試申論你的看法。
26.試以K. Dodge之社會訊息處理理論觀點解釋兒童攻擊行為的發展。
第5頁 共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