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之殤:從高雄氣爆解析環境正義與轉型怠惰》 高雄氣爆事件發生於今年8月1日凌晨,至今正好是事件滿一百天。政府除了提出石化專區的構想,以及認為石化產業高值化辦公室能解決石化業高耗能、高污染、低產值的問題之外,並沒有提出任何因應世界上氣候變遷、能源及產業轉型的方向與策略。 臺灣的石化產業建立在政府能源補貼的獲利基礎上,創造出的產品附加價值不到4%,卻耗用了工業部門能源消耗比率的44.84%、更佔能源產業的能源消耗比率達71.9%,顯見石化產業已經面對整體經營環境的嚴峻轉型挑戰,未來,世界各國一旦啟動碳排放貿易制裁,將對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有十分不利的影響。 因此,為因應臺灣整體產業、能源、環境與民眾健康,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特別邀集學者,合力撰寫「永續之殤-從高雄氣爆解析環境正義與轉型怠惰」,以探討我國的石化業問題。
作者介紹 第一部分 周桂田 德國慕尼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任職於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並擔任臺灣大學社科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陳吉仲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博士,任職於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 趙家瑋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 第二部分 許惠悰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博士,任職於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莊秉潔 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博士,任職於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沈健全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畢業,任職於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暨研究所。 杜文苓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任職於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第三部分 蔡宏政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校區社會學系博士,任職於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 歐陽瑜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博士、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任職於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第四部分 洪文玲 美國密西根大學造船及輪機工程博士,任職於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造船工程系。 詹長權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博士,任職於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 翁裕峰 英國威爾斯卡爾地夫大學社會科學院博士,成功大學醫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