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Book
Check-outs :

杜威全集 : 晚期著作1925-1953 /

  • Hit:254
  • Rating:0
  • Review:0
  • Trackback:0
  • Forward:0


轉寄 列印
第1級人氣樹(0)
人氣指樹
  • keepsite
  • Introduction
  • About Author
  • Collection(0)
  • Review(0)
  • Rating(0)
  • Trackback(0)

《杜威晚期著作》(1925-1953)是《杜威早期著作》(1882-1898)和《杜威中期著作》(1899-1924)的繼續,共17卷,,收錄了杜威在該時期的所有作品。《杜威全集·晚期著作》(1925—1953)第五卷,收錄了除《確定性的尋求》(The Quest for Certainty)之外杜威撰寫於1929—1930年間的所有作品。本卷為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學術版本委員會認可文本。在本書導言中,保羅·庫爾茨(Paul Kurtz)稱杜威「正處於創造力和影響力的巔峰」。這一形容頗為貼切:1929年,杜威已是七十歲高齡,卻仍在1929-1930兩年間出版了四本專著和五十篇涉及哲學、教育、政治以及社會問題的文章。在本書所收錄的哲學論文中,《人文主義之我見》(What Humanism Means To Me)和《我的信仰》(What I Believe)兩篇文章表明了杜威對人類潛力與智慧的信念,另外兩篇文章則記錄了杜威與歐內斯特·內格爾(Ernest Nagel)、威廉·歐內斯特·霍金(William Ernest Hocking)、C. I. 劉易斯(C. I. Lewis)、 F. J. E. 伍德布里奇(F.J.E.Woodbridge)在《哲學雜志》(Journal of Philosophy)上的熱烈討論。《從絕對主義到實驗主義》(From Absolutism to Experimentalism)一文是杜威難得一見的自傳性文章,文中有一段話也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杜威日益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的動因:「總的來說,人和情境對我的影響要多於書本對我的影響。這並不是說我沒有從哲學書籍中學到很多知識,而是說,與一些親身經歷的、迫使我思考、思索的事物相比,我從哲學書籍中學到的東西是技術性的。」《新舊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Old and New)系列文章首次刊登於1929-1930年的《新共和》(New Republic)雜志上。在這些文章中,杜威探討了在一個不斷變化社會中「失落」的個人的問題,個人「陷入了龐大的復雜關系網之中」,只有「聯系現在……根據有意識選擇的可能性努力改變條件」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本書內容表明了杜威日益關注社會和政治問題,同時也證明了科利斯·拉蒙特(Corliss Lamont)在《關於約翰·杜威的對話》(Dialogue on John Dewey)中對杜威的形容是正確的:「他是我所認識的哲學家中最喜歡非學術氛圍的哲學家。」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19世紀流行的是殖民時期沿襲下來的舊教育,再加上19世紀后期從德國傳入的赫爾巴特教學方法逐漸刻板化,使得當時的學校陳陳相因,缺乏生氣。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當時傳統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

教育科學的源泉新舊個人主義創造與批評論文書評雜記新聞報道附錄文本研究資料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Must Login


Teackback 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