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上一頁

好書佳評

科學革命的結構

標題

 

 

 

 

 

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

書目資料
書名:科學革命的結構
作者:孔恩著,程樹德譯
ISBN:9789573208112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年:1994 年初版
索書號:309 / 1260
館藏地:本校圖書館三樓中文圖書區、公誠書庫(公誠樓B2)
書名: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Kuhn,Thomas
ISBN:0226458075 / 0226458083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出版年:1996 年
索書號:501 / K96
館藏地:本校圖書館四樓西文圖書區、公誠書庫(公誠樓B2)


 

推介文 (陳義勳 教授)

科學革命結構這一書,作者是Thomas S. Kuhn,此書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編印。


 

本書第一章說的是科學史的角色,而第二章、第三章提到常態科學的路徑和本質,又在第四章說明常態科學是一種解謎的工作,說明科學工作的嚴肅面。第五章,典範的優先性讓我們知道科學是可以典範來概承。第六到第八章說的是科學革命的結構,清楚地向讀者解釋所謂科學異例如何引發科學理論修正或科學的革命,而所謂的科學革命的本質和必要性更在第九章詳談。就革命本質的不可逆性與對科學的進程之描述此書也深入地探討。


 

其實科學史的角色是提供科學學習及科學教育的素材,編教科書不是全然要按照科學史來編排。晚近的科學教科書之編排,有一種是按照科學史融入到教科書裡面,以主流科學為主,科學史為輔的做法來編訂。而另外一派是以科學史為座標來呈現每一時期的科學。各遵守兩種學派的理論編寫科學教科書,是各有其長也各有其弊。


 

然而科學也不是說要科學革命就能產生科學革命,這當中還會經歷了各種不同的過程與困難。舉例來說,當一個常態科學產生異例,而常態科學無法解釋異例的時候,就有可能形成一種以修改理論而擴大解釋範疇,並嘗試自圓其說,以解釋其異例。但是當無法自圓其說來解釋異例時,就得考慮要對原有的科學理論進行大翻新,以合理的解釋異例之現象。當然,翻新的科學理論要能夠合理的解釋以前的舊理論所能詮釋的現象及異例。人類科學理論的進展往往依照這兩個可能的路線前進,甚或少數是以折衷的方式呈現。


 

不過也有一些舊理論與異例並存的,就如同光的粒子說和波動說最後是同時並存的折衷方案,就是說明「光」是具有粒子和波動的兩種特性,亦即光的雙重性。其實科學的本質是具有暫時性、全宇性(Universe)以及重現性的。在人類科學歷史的長河當中,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從亞里斯多德提出的輕重兩個物體從同一高度掉下:重的先著地;到伽利略提出輕重兩物體從同一高度掉下:輕重同時著地,在在說明科學的進步是在不停的修正或革命然後再向前。又萬有引力的發現,解釋了為什麼蘋果會掉下來,月球為什麼會繞著地球運行,科學家又為什麼從行星的攝動能夠推論附近還有個未被發現的行星;宇宙從以「地球為中心」變革到以「太陽為中心」的理論,人類是經過了漫長的時間,也經歷了科學與宗教的衝突(哥白尼提出的地動說就受到當時教會的迫害),但科學始終一致的向前進行著,倒像極宋朝楊萬里詞裡所寫「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


 

科學的發展當然有其必然性和偶發性,例如從牛頓力學進展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是屬於必然性,但是我們也不否定科學發展有少數是偶發性的,例如盤尼西林的發現、奎寧的發明、威爾鋼的發明皆屬於偶發性,這不減損科學的價值度。


 

科學革命結構這本書引發了科學教育界以及其他領域的震撼,此書也開啟了另外一種對科學教育以及科學發展既深且鉅的影響,並且引發科學進展、革命、教育的學者與社群劇烈地討論,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科學經典好書。


 

  • 資料來源:圖書館
  • 日期:2011/08/17
  • 書籤:
  • 收藏 (0)
  • 推薦 (0)

此功能為會員專屬功能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