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佳評老人與海
推介文 (楊麗中教授) 《老人與海》:面對人生的悲劇、肯定個人的尊嚴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對許多年輕學子而言,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8-1961)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1952年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不少中學生的指定或推薦「課外讀物」,也是英語教師普遍公認的優良「英語語言學習教材」。無庸置疑的,海明威的語言簡潔洗鍊,獨樹一格,誠如小說家福特(Ford Maddox Ford)所說,「海明威筆下的文字,宛如剛從清溪溪畔拾起的鵝卵石,個個晶瑩剔透。」在豐富瑰麗的英語文學中,海明威的確是特立獨行的奇葩。
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語言,經常使企圖模仿海明威的年輕作家氣餒,也讓愛讀書、愛思考的讀者不禁納悶,「這本小說到底想要說些什麼?」因為他們的閱讀經驗告訴他們,這本小說絕不只是語言學習的教材,也不能只看故事的情節,把它單純當作一部關於老人在海上與大魚格鬥的冒險故事。
《老人與海》出版時不僅大受美國讀者歡迎,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加上1953年普立茲小說獎(The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及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的加持,這部小說一再被視為西方世界頌揚人性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說主人翁聖第牙哥(Santiago)獨自一人在蒼茫大海上,既愛且憐的對待四周的飛鳥魚群,但是他也必須不卑不亢的狩獵、迎戰與受難。聖第牙哥敬重生命、敬重自然,但是身為漁夫,他不得不遵循自然的倫理;他採用古老的漁獵方式,獵殺既是兄弟又是敵人的馬林魚和鯊魚群。就像一個敬重生命的平凡人,必須獵殺生命求得生存的意義,在象徵的層面上,聖第牙哥可以說體現了人類無可避免的悲劇。
但是如果我們避開作品眩目的光環,純粹從海明威個人生平的經驗以及作品的歷史社會脈絡閱讀,這部作品除了表現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寫實文學的特色之外,也反映了海明威對於當時古巴漁民的觀察與刻畫。海明威出身伊利諾州芝加哥郊區,平生酷愛狩獵、拳擊、釣魚等活動,足跡更是遍佈美洲、歐洲以及非洲等地。他個人對於古巴尤其具有深厚的情感。他在古巴哈瓦那附近居住了二十多年。住在舊金山時,他也經常造訪小說中所描述位於古巴的柯吉馬村(Cojimar),並出海釣鯊魚和馬林魚。他欣賞當地漁夫不屈不撓,終日在海上搏鬥求生存的男子氣概。這種陽剛的氣魄不僅贏得他的敬佩,一般也認為是《老人與海》中的一項重要主題。
個人尊嚴(personalismo)則是小說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主題。古巴社會,就像許多中南美洲國家一樣,向來重視個人的尊嚴,欣賞個人獨特的內在特質。一個人「重要」或「有趣」不是因為他具備一般認為理想的特質,而是他與眾不同。這種基本信念往往影響他們的價值觀。譬如,所謂「成功」不一定是指個人在職業或金錢方面的成就,而是看這個人是否能完成他擔負的使命或發揮他潛在的能力。小說中,柯吉馬的村民表現了這種重視個人尊嚴的主題。雖然聖第牙哥是個貧窮的老漁夫,而且連續三個月都沒有捕到一條魚,可是他還是獲得村民的尊重。當地餐廳的夥計欣賞聖第牙哥是個優秀的漁夫,即使他身無分文,依然供應他食物和啤酒。小男孩馬諾林(Manolin)會幫他準備魚餌,而其他的漁夫會給他報紙好讓他知道美國棒球比賽的最新消息。即使窮途潦倒、時運不濟,聖第牙哥始終被刻畫成一個表現個人尊嚴的老人。
《老人與海》這部作品就如海明威自己曾經自豪的表示:「這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滿意的作品,簡單易讀,而且雖然看似簡短,卻涵蓋了大千世界所有的面貌,也充分表現了男子漢的精神。」
海明威相關網站
|